哪里能买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购物指南 > 正文

购物指南

如何选择好猪肉,不同部位的猪肉怎么做最好吃?看了这个就会啦!

nalinengmaidao2023-09-07购物指南177
(蓑衣生态猪是这样长大的)生态猪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但近年来瘦肉精猪肉、注水肉、病死猪肉、老母猪肉等食

(蓑衣生态猪是这样长大的)

生态猪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但近年来瘦肉精猪肉、注水肉、病死猪肉、老母猪肉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出,让消费者在购买时犯了难。如何才能选购到放心的猪肉呢.要想挑选出放心猪肉,我们来了解猪肉是知识一、养多长时间的猪,猪肉最好吃?

现在规模化、工业化养殖场的育肥猪,喂饲工业饲料,养四五个月就能出栏,品质一般。在追求食品安全的当下,一些猪场力求用生态的方式饲养,不喂工业饲料,除了喂玉米、小麦麸皮、青草外,还根据地方的物产,添加豆腐渣、水稻筛漏子、稻糠、杂粮等。养殖时间较长,最短养10个月,最长养16个月,一般12个月左右出栏。为什么要养这么长时间?因为养的时间长,营养物质积累得就多,质量好。

二、为什么现在市场上瘦肉多,是否都喂了瘦肉精?

主要还是与品种改良有关。

改革开放之前,市场上的猪肉瘦肉少、肥肉多,是那个年代的品种使然,这些传统品种以本地土猪为主,如宁乡猪、东北民猪、五花头等。传统品种的特性就是肥肉多、瘦肉率低,这是与那个年代的消费需求相适应的,当时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喜欢肥肉。

宁乡猪的品种特点是肉皮略薄、骨头稍细;东北民猪的特点是肉厚、骨头也粗、腿粗壮。这是传统猪的两个典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瘦肉消费需求增加,猪的品种上也向着瘦肉率高的品种改良。过去土猪的瘦肉率是20%左右。品种改良后,国产的长白猪(美系、英系、台系的)瘦肉率不断提高,达到30%多,最高到38%左右。后来引进了一些国外的瘦肉型种猪,如杜洛克、美系大白等,现在瘦肉率能达到50%以上,最高到60%左右。当然,这是指不喂瘦肉精的情况。

三、如何辨别猪养殖月龄的长短,猪肉品质的好坏?

这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只给大家介绍些简单实用的经验。

(一)以同品种的生态猪(养殖1年,品质较好的猪)与养殖4-5个月的普通猪相比较:

1)看肉皮的粗糙度(同品种的、不同养殖月龄的猪的猪肉)

肉皮的粗糙度代表着养殖月份的长短。养的时间长,则毛孔粗大,表皮较粗糙;养的时间短,表皮细腻,毛孔密。

2)看肉皮横切面,一般在1—2mm左右(须同品种猪的猪肉比较)

养4-5个月的普通猪,肉皮横切面的颜色与肉的颜色差不多,或稍微深一点;养1年的生态年猪的肉皮横切面的中间有一条宽窄不匀的白线,或中间发白,白得越厉害代表养的时间越长。养的时间长的猪,肉皮口感好。

3)看骨质硬度

剁骨头时感觉很硬的,代表着养的时间长,这需要经验。

以上是经验之谈,实战时要综合使用。

(二)不同品种相比较,一般消费者看不出来,只有专业的人士可以辨别。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1)从肉皮看:

传统品种的肉皮较粗糙,新品种如美系大白肉皮细腻,即使养一年,也不会太粗糙。

传统品种的肉皮本来就厚,横切面自然会有一条白线;而新品种肉皮本来就薄,自然就没有那条白。

2)从肉的颜色上看:

同品种对比,排除人为因素,肉的颜色代表着养殖时间的长短,养得长,颜色会稍深。

不同品种的猪对比,有些品种的猪,猪肉本身是有颜色的,如皮特兰这个品种,即使养两年,它肉的颜色依然是杏黄色的。

而饲料中含有某种添加剂喂的猪,其肉的颜色会深一些,呈好看的暗红色。

正常宰杀的猪,其肉的脂肪白且均匀;如果白色的脂肪中夹杂着血丝或脂肪发红色,肯定是死后才宰杀的。

四、不同部位的猪肉怎么做最好吃?

前腿肉(俗称前臀尖,其实是前腿的肉,离臀远着呢):适合绞肉馅或炖着吃,因为这部分肉的脂肪较脆,做丸子或炖口感好。但是肉里面有筋、筋膜,炒着吃,口感老、不嫩。

后腿肉(后臀尖):适合炒着吃,因为肌肉块大,筋膜少,切片、切丝均可。但是炖或绞馅不如前腿肉好吃。

五花肉:指肋骨到腹部、胸部的肉。脂肪与肌肉层层相间,适合红烧、扣肉、粉蒸等。其中,五层中肥/瘦比例=3/7或4/6,去皮绞馅口感最好,最好吃。

肘子:每个肘子上大约有一斤左右的肉,适合炖着吃,味道好。因为都是纵向肌肉,块小、密实,几乎无脂肪,只有肌间脂肪,炖的时候少放佐料,其自然味道也很好。

带皮外脊:脂肪/瘦肉=6/4,做红烧肉、扣肉、粉蒸都很好。喜欢吃肥一点的,这块口感很好。

腔骨(又叫脊骨、大梁、龙骨等):其营养在脊髓,炖汤最好。

蓑衣生态猪养殖喂饲非转基因玉米加小麦麸皮,饮用水是蓑衣生态猪养殖基地的自来水、民用水,以追求养殖的安全性。

养殖时间最少10个月,最多到16个月,这是为了进一步追求与过去家养猪一样的口感。口感好,与养殖的时间有关。

一般规模化养的猪时间短,营养物质(或干物质)积累少,水份含量比较大,肌间脂肪几乎不存在,所以口感不好。延长养殖时间为的是肉的密度大一些,肌间脂肪多一些,肉会香一些,口感好一些。

举例,相同重量的肉煮出来,普通猪肉和生态猪猪肉体积明显不同,普通肉体积小,因为水份高(是自然水分,不是注水肉)。以前夏天在市场上卖普通肉时,肉会自然滴水,一刀下去刀是水汪汪的。有些人认为是注水,但实际是自然水分。一块肉拿回家放在碗里,一会儿碗里就有水,我可以负责地说,不是注的水,猪肉本身就含水,含水量大就不好吃。

本周六(10月15日)供应蓑衣新鲜生态猪肉啦!

上午08:30-下午17:30预订时间,电话:18679713692    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