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览】在网上购买的手机充值卡可靠么?
9.9元100G流量、0月租、随充随用、永不限速。你是否也会为这样的物美价廉所心动?
消费者称买卡预充后
商品下架、商家跑路
河北邯郸的张先生反映,九月中旬他在拼多多平台首页刷到一款流量上网手机卡,售价9.98元。
购买这款流量卡后,每月只需充值9.9元即可享用100G流量(包含定向及非定向流量),随充随用,不限年限。使用超过6个月后,该卡还能从纯网卡自动变成电话卡,可随时拨打电话。
张先生收到了快递,包含一张实体手机卡和一张二维码打印纸。
扫描张先生提供的二维码看到,激活这款物联卡大致有三个步骤:
首先要在一个名为无限极通信的物联网管理平台上注册账户,上传身份证照片完成实名认证;
随后登录该账户获取物联卡的卡号及ICCID(集成电路卡识别码),按页面提示,跳转进入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官方微信小程序中移物联卡实名登记,激活该物联卡并完成实名认证;
最后,重新登录前述第三方管理平台账户主界面,在一个左上角标有中国移动的个人账户页面进行充值及余额查询。
张先生激活该卡并按要求首充120元话费后,账户页面显示该卡余额为110.1元,但始终处于停机状态。张先生联系该店铺客服,对方已读不回。
这张卡在外观上和普通手机SIM卡相似,但实际上却是一款物联卡——这是由三大运营商向物联网企业用户提供的一种智能连接服务,采用专用号段和网元设备,可以实现收发短信、无线数据、语音等基础通信服务。
中国移动官网上明确显示,目前移动物联卡仅支持集团客户办理。企业用户采购物联卡需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文件,经办人需持本人身份证,非企业法人需提供单位授权证明。
卡贩子揭内幕
首充预存是行业套路
为了逃避监管,不少商家在销售时玩起了文字游戏,将物联卡包装成所谓的纯流量卡纯上网卡大流量卡。
除了不同运行商的实名登录平台不同,操作过程和前述消费者的遭遇如出一辙。差评显示,除了充值后不能用外,更有人直接点名店家出售物联卡。
记者了解到,一般运营商与物联卡公司签订合约后,会根据对方的要求,开通一个流量池,运营商通过统一的后台配置系统进行管理。一旦流量池中的流量耗尽,企业又没有及时续费,就会被暂停服务,相关物联卡无法继续联网使用。
而物联卡公司收到卡后,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定向流量转换为可使用的通用流量,通过招代理分销的方式,对接API赋予卡板套餐,后续还可在微信公众号内搭建程序进行充值。
那么,卡商如何盈利?一来,卖卡可以赚钱。过去,运营商直接提供插拔卡,可放入手机直接使用,单张成本在0.5元左右,等于白赚差价,但目前根据相关规定,运营商只能提供贴片式物联卡,需自行送入制卡工厂进行贴片转插拔,成本较高。
二来,通过赚取激活充值赚钱。月销售流水越大,运营商就可给予一定的优惠,如月销流水达500万,第二个月可免20万张卡板费等,只有激活多,才能赚得多。因此,要求开卡首充、预存也成为了行业常规套路。
据介绍,最低10张起批,返佣30%,最高可返45%。一次性批发到手250张,卡费只要20元,用户充值即可对应返佣45%,如选择29.9元60G套餐,即可到账13元。若选择一件代发,卡费需22元,但佣金仍为45%。
实名卡可随意购买
卡贩广收代理铺货
除此之外,上述这样的营利模式还造就了市面上广收代理铺货、低价卡高虚量等乱象。
10月中旬,记者向全国流量和汤皓处各买了一张联通实名卡。
10月下旬,记者收到全国流量从广西岑溪市发来的快递,按照随单的使用小卡,记者关注了其微信公众号枫叶互联网,并在苹果应用商店下载了一款名为iot用户中心的软件,下载输入公司标识枫叶物联,输入卡上的ICCID号码,进入个人管理页面。记者点击官方实名图片,直接弹出已实名无需实名的字样。
对此,客服要求记者通过公众号渠道进入该平台进行充值。充值生效后10分钟,记者便可直接访问通用互联网应用。
汤皓从深圳发来了一张测试卡,只写有一个充值号并提示需要实名认证。记者将该卡插入手机后,就可以直接使用QQ音乐、微信等应用,但打电话等功能均被限制。
此外,低价卡高虚量,也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汤皓简单算了一笔账,1GB流量的成本约0.5元,100GB套餐的非实名卡,成本就要50元,还需要给代理返佣,卖你39块9,如果你流量还用完了,是不是就赔大了?
物联卡流向社会隐患重重
物联卡作为物联网的核心载体之一,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医疗、车联网、共享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需要无线数据传输的智能终端设备。随着5G网络覆盖不断完善,物联网产品应用日益丰富,物联卡市场也持续火爆,吸引各色淘金客争相涌入。
一位从事反电信诈骗工作多年的公安机关人士介绍,物联网卡流向社会主要存在两个隐患,一是流量限制技术不成熟,被人破解后会变成无限制上网卡;二是伪实名制的问题,和普通电话卡流量卡一样,如果犯罪分子用这种卡作案,公安机关追查成本非常高,难度非常大。
该人士进一步介绍,伪实名就是实名登记开卡后,物联网卡再被转卖,通过网上交易后,购买者信息就难以确定,会增加追查难度。
本文谢绝其他账号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