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买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购物指南 > 正文

购物指南

为什么抖音都建议你买便宜的产品?坑你没商量!

nalinengmaidao2023-10-22购物指南226

01

这段时间我在抖音上录了10个视频。

点击率还可以,虽然目前粉丝还不多(有兴趣的话可以加我抖音号:Debbit_135,粉丝多了我还会开直播)。

录视频的初衷,是因为看到抖音上太多误导宣传了。

很多粉丝量很大的视频,都是以价格便宜为卖点来宣传,只卖便宜的不卖对的,但对于条款,从未提及。

我希望发出正确的声音,不然大家都被宠坏了还浑然未知。

是的,我承认,价格便宜确实很能吸睛,特别是年轻人,没钱,总希望越便宜越好。

你为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而沾沾自喜,但也许它本来就只值那个价,你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

前面我讲过,精算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有一个影响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就是产品发生理赔的概率是多少?

概率高,理赔成本就高,产品价格就要定的高,不然会亏本;

概率低,理赔成本也会低,产品价格就可以卖的便宜点。

当然不排除有些大公司,会因为公司品牌大而把价格定的更高些,多赚点利润。

这就跟奔驰的价格比比亚迪高是一个道理,品牌成本比质量成本高。

但小公司,一般都是没那个底气定高价的,所以,价格和成本之间都会卡得很紧,甚至宁愿薄利多销。

但再怎么薄利,都要考虑成本问题,不能长期亏本,不然公司做不下去,也是白搭。

生存问题是所有商业公司都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如果要性价比高些的,就尽量选择小公司的产品。

但小公司的产品,也有便宜的和贵的。

在同等条件下,可能贵有贵的理由,便宜也有便宜的原因,并不是只有便宜的产品才值得买。

02

我举几个栗子。

为什么普通医疗保费比百万医疗贵?

住院医疗有3种,普通医疗,百万医疗,高端医疗。

最贵的是高端医疗,额度高,能报销境外就医的费用,也能报销私立医院的费用,但大多数人买不起。

最便宜的是百万医疗,社保报销后,扣除1万免赔额,剩余的再进行报销,额度可以达到几百万。

但据统计,85%的人每年住院费用是不超免赔额度的,所以,买了百万医疗,很多情况下报销不了。

普通医疗看起来保额很低,每年只能报销几万块到十万八万,但保费比百万医疗贵,为什么?

那是因为普通医疗理赔门槛比百万医疗低,不管有没有社保报销,一般只扣掉几百块,剩余的都能报销了。

你想想,每年85%的人住院费用不超百万医疗的免赔额,但可以通过普通医疗来报销。

这85%,就是普通医疗的理赔概率。

报销的人多了,保险公司成本就高,所以价格就要贵。

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看起来你买了百万医疗价格很便宜很划算,但并不是你占了保险公司的便宜,成本本来就只值那个价。

也不是买了普通医疗被坑了,不如百万医疗划算,普通医疗本来就值那个价。

03

我再举个栗子。

抖音上很多人说,买保险只需要买消费型的即可,不建议买终身返还险。

还举了栗子说:本来你的保障成本只需要5000,结果保险公司收了你1万,剩下的5000帮你投资去了,到期后再返还给你,还不如你自己直接去投资划算。

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其实都是在扯淡。

现在内地市场上的重疾,基本都是无分红险,分红型重疾基本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

但无分红险,也分消费险和终身险。

消费险,到期是没有保额或保费返还的,可以提前退现金价值,但现金价值在满期前是降到很低的,一般都很难把保费退回来。

终身险,到期一般都能返还保费或保额。

返还保额的价格比返还保费的还贵。

所以,这三种情况,保险公司到期成本是不一样的,定价自然也不一样。

另外,据统计,一个成年男性,60岁时发生重疾的概率是19%,70岁时是39%,75岁是52%,终身是72%。

所以,你保到60岁也好,70岁或80岁也好,保费都会比终身的便宜很多。

这就是价格跟概率之间的关系。

并不是你买定期的划算,占了便宜。

而是定期的产品本来就只值那个价。

04

用这个道理,你再去想想,给孩子买保险,是买消费型的好还是买终身的好?

很多人都建议你,只需要买消费型,终身的会被贬值,不能抵消通胀。

我们先不要考虑贬值的问题。

先想想为什么消费型的比终身的便宜?

一般消费型的重疾,都是只保到孩子20岁或30岁。

据统计,孩子25岁时发生重疾的概率是1.07%,30岁时是1.48%,但如果是45岁,这个概率会上升到4.78%,50岁会上升到7.86%,60岁会长到19.6%,终身又是72%了。

所以,你保到不同时间,发生理赔的概率不一样,保险公司支付的成本不一样,产品价格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要算通胀,没错,没有分红的保单,肯定都会被通胀侵蚀。

但你现在0岁买100万的保额,每年保费只需要交1万块。

20岁买100万保额,每年保费需要2万块,20年保费涨了一倍,是不是也被通胀了呢?

换个说法,20岁再买,每年1万块只能买到50万的保额,已经被通胀侵蚀了一半。

还少了20年保障的时间。

保额被通胀,保费也同样是会被通胀的,无论什么时候买,精算师都会把这个通胀成本算到消费者身上。

所以,如其纠结是买长期的好还是消费型的好,还不如看你的口袋来办事。

有钱就买长点的,没钱就买消费的。

算哪个更划算,很累,而且也算不对。

买消费型的,不是你占了便宜了,而是本来就只值那个价。

05

还有很多人说,买重疾不需要买包含身故的,因为身故和重疾不能同时赔,不如拆开买,一分钱买两份保障。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呢?

如果花一份钱买两份保障,身故只能买到定期寿险,买不到终身寿险。

从概率上来说,终身寿险理赔概率是100%,定期却不是,不同年龄的身故概率是不一样的,差别很大。

所以,终身寿险和定期寿险成本完全不一样,终身的保费一定比定期的高。

重疾里的身故是终身的,定寿无法替代,概率都不一样。

如果你要真正做到概率对等,那就买终身的。

但两份终身的保费加起来,比一份重疾含身故又高很多,没钱的人,又左右为难了。

如果重疾只买疾病,不买身故,万一直接挂掉,是没得赔的。

这个不是完全没可能,这个概率,精算师也帮你算好了,所以不要身故保障,重疾的保费便宜不少,能省下20%-30%的费用。

这不是你占了便宜,只是重疾本身就只值那个价。

所以,无论你怎么算,都是算不过精算师的。

这个意思并不是说精算师坑你,而是精算师比你更加专业,掌握的信息更全,算出来的成本更准。

06

再举个栗子,为什么一般多次分组赔的重疾要比单次的贵?却比多次不分组的便宜?

也是概率的原因。

多次分组赔,可能赔到的次数会比单次高。

但分组条款多了一个限制:同个病因引起的疾病只能赔一次,本来同个病因引起多个不同重疾的概率是很高的,这么一限制,多次理赔的概率就比不分组的大大降低了,所以,价格为什么不降呢?

如果只看价格去选择,不一定能买到条款更好的产品。

07

讲了这么多,总结一句就是:并不是价格便宜的产品才值得买。

我们说的性价比,是指在概率(成本)同等的条件下,产品价格比较便宜,保险公司在利润方面确实做了让步。

并不是在降低成本的条件下,降低价格。

所以,不要为自己买了便宜的产品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买了价格高的而懊恼。

如果说这是一个坑,该如何防被坑呢?

看条款。

只有看懂条款,懂得判断概率和价格之前的关系,你才不会被坑。

这就是我每篇文章都重点讲条款的原因。

也是我抖音做了10个视频都只能讲概率的原因。

听起来很无趣,但真理都在这里。

喜欢的话,别忘了加Debbit哦。

扫描这里,输入关键字,可找到过往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