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购牙膏?
『宝宝长了牙齿之后,就开始学着给她刷牙。现在宝宝6岁了,开始闹着要自己刷,但是自己又不会刷,胡乱一顿猛操作,还有经常趁我不留神,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吞下了一口牙膏,还开心得跟我得瑟,「好吃!」』
这位宝妈突然就很担心,赶忙问我:「生吞牙膏安全吗?」、「宝宝自己刷牙还有什么应该注意的呢?」
宝爸宝妈们害怕牙膏能不能吞,最常见的还是害怕其中各种各样的添加剂,尤其是其中的「氟」,怕对孩子「氟中毒」,对宝宝的健康发育不好?谈「氟」色变,是不少人害怕牙膏吃了会中毒的原因。
其实,氟很安全。
氟的作用是公认的,预防蛀牙是它的最大功效。但是过量的氟也可能导致氟中毒,但要记住一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毕竟,在刷牙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牙膏都是被吐掉的。
有学者做过研究,每千克体重每天的「适宜氟摄入量」在0.05~0.07mg之间,超过5mg则为「可能中毒剂量」。那么简单算一下一个20 kg左右的6岁儿童,要一口气吞下200 g以上牙膏才可能出现氟中毒。——显然,对宝宝而言,大部分的进口牙膏其实都是安全的,即便不小心吞掉一些,只要牙膏的含氟量在标准之内,也不会对宝宝产生影响。
在挑选牙膏的时候,除了低氟以外,宝妈们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呢?
牙膏里面还有最重要的一种成分,就是「摩擦剂」,可以说,这是牙膏的灵魂。摩擦剂中的颗粒越大、越硬,研磨作用越强,清洁牙齿的能力也就越强;但是,颗粒过大过硬的摩擦剂却很容易磨损牙齿表面的硬组织。
刷牙之所以能够把牙齿「刷干净」,本质上就是牙刷协同牙膏中的摩擦剂反复在牙齿表面摩擦,「磨」去菌斑、色素,达到清洁的作用。
牙齿虽然是全身上下最坚硬的器官,然而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牙齿也能磨成「针」。
确实,牙齿在使用正常过程中也会随着磨耗越变越短。但某些外力作用下会加重磨损,比如过度用力刷牙可能会导致牙齿颈部出现缺损(叫做「楔状缺损」),久而久之出现牙齿敏感的表现。遗憾的是,牙齿硬组织无法再生,一旦磨损,变没有可能自懂复原,只能通过人工材料修补。并且,要是修补得晚了,还会出现牙神经痛等症状。
乳牙是人类的第一套牙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乳牙往往比恒牙更偏白,这其实是乳牙矿化程度低的表现。恒牙由于矿化程度高,显得更为透明,也更为坚硬。而更加「软」的乳牙,意味着它们更容易出现磨损。
当磨损达到牙齿中央的牙神经时,宝宝会非常痛苦——更重要的是,如果年幼的宝宝不配合牙医的治疗,拖着去不治疗,最终牙根发炎,还可能影响了恒牙的萌出。
因此,选择一支好的牙膏,尤其是宝宝用的儿童牙膏,更应该选择「温和的摩擦剂」。
也就是说,在保证清洁力的基础上,摩擦剂成分要相对柔和。在口腔材料学上,我们用RDA(相对牙本质磨蚀性)来表示牙膏中的摩擦剂的磨擦能力,我看了一下市面上的牙膏,后来又在天猫做了对比,发现只有一家来自瑞士的Candida牙膏,把RDA做了明确的标注,他们有一款「小泡泡」儿童牙膏,RDA在0-35,这种牙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宝宝「稚嫩」的乳牙,我相信,这样的「低磨固齿」的牙膏有一天会成为保护宝宝牙齿的高端儿童牙膏标配。
在含氟、低RDA的基础上,如果牙膏还拥有讨喜的味道,宝宝更容易接受,那么也会帮助宝宝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市面上有良好口感的牙膏不少,但口味大都比较单一,如佳洁士的薄荷味,上面提到的Candida牙膏,最近在口味上对传统进行了突破,创新地针对儿童的口味爱好,出了一款泡泡糖口味的牙膏,闻起来就让孩子特别向往,也值得让宝宝尝一下哦!(误。。。用一下哦!)